“Somdej Wat Rakang阿贊多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佛牌,數量少之又少,曾經有人拿百萬名車交換,一輩子要看上一眼都難,看得到也請不起。”.....是真的嗎?泰國史料記載,佛歷2411年為了五皇登基,阿贊多共鑄造了84,000枚崇迪佛牌,當天儀式結束后,當場不分社會階級免費分發給善信過半,剩下入塔。單單一期就有那麼多,為何許多大型佛牌商或者泰國佛牌公會又一口咬定崇迪瓦拉康非常稀有呢?
關於崇迪佛牌的起源,翻開雜誌大致都會看到這樣的介紹,<据说一天亚赞多大师正在禅定,听到其阿羅漢师父的声音说:“明天日出很特别,早起到海边看日出吧!”亚赞多大师便跑到海边去,天雖未亮东边卻发出一道白光,慢慢变作一尊崇迪佛的法相,这样亚赞多大师便开始制作崇笛佛。”>
你和我網絡一搜索、雜誌一翻開,就是這種神話般的阿贊多,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阿贊多真的以此而得到靈感製作崇迪佛,那麼以他這種大師的身份會到處和人家說當天的經歷嗎?阿贊多的老師是誰?阿贊多年代以前就真的沒有人製作崇迪佛牌?ThaiAmulets2u今天就來談談大型佛牌公會關於崇迪瓦拉康【不能說的秘密】。
聊崇迪佛起源之前,得先來看看當時的背景。阿贊多的老師真的只是神話中托夢的的阿羅漢?當然不是。歷史中記載,【四世皇與阿贊多共同的老師:善卡拉速 (Sankaraj Sook)】,他又被稱為善卡拉.速.開通,他的地位是崇迪僧王,名字叫速,開通是指山雞,又被稱為山雞僧王, 他出生於BE2276年,當時正值阿猶他亞( Ayuttaya )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波隆扣在位,父母為他取名為「速」,由於家境窮困,所以就被送到寺廟做寺童。BE2310年,也就是速34歲時,由於泰緬戰火的影響,所以他來到了吞武里,擔任wat ahoy的住持。BE2325年,拉瑪一世建立曼谷王朝,同年拉瑪一世邀請善卡拉速擔任wat plab(wat plub)的住持,但是除了處理wat plab的寺務以外,他常待在wat mahathat,往來教化這二間寺廟,二寺之間也只是一河之隔而已。
他成為拉瑪一世、二世、三世、以及四世的宗教顧問,特別是拉瑪二世以後,連著三位泰皇常常去拜訪他,聽他講經,跟著他學佛,都算是他的學生,於BE2363被封為崇迪僧王,BE2365年圓寂,他也是阿贊多(somdej toh)最重要的老師之一,阿贊多的法名(SOMDEJ PHRA BHUDDHACHAN THO PAMARANSI),其中的 “ pamaransi “,就是在BE2350年時,阿贊多與全國通過巴利文佛學考試的僧人們,集中到曼谷皇宮玉佛寺受戒,而由善卡拉速所給予的法名。
阿贊多小時候曾經與母親家人居住在現在的瓦因wat inthrawihan bkp附近,所以他早期常出沒於wat in,BE2350年被任命為皇室僧團的一份子後,僧籍也掛在wat in ,只是他喜歡四方雲遊,居無定所,後來BE2475年他轉任瓦拉康住持。
善卡拉速的wat plab 與瓦因、瓦拉康都非常接近,走路坐船也不算太遠,所以有人主張wat plab出塔的牌之中,阿贊多也是幕後的製做者與加持者,這就是為什麼泰國牌友一向把wat plab的牌,也當做是與阿贊多有關的牌。
善卡拉速除了在wat plab所加持的牌以外,善卡拉速最出名的牌,是他應信徒的要求,大約在BE236x年所製做的阿羅漢崇迪( Somdej Arahan ),前後有五個模,當時用來送給信徒,不論對方是貧窮人,還是大施主。現在已經知道的,這種崇迪被塔藏在wat mahathat 、 wat sroithong 二間寺廟。
最早製造阿羅漢崇迪的主要材料有:
1、花
2、蜂蜜
3、蔗糖(甘蔗)
4、香蕉(綠芭蕉)
5、桐油
6、貝殼粉(僧人吃完的貝殼)
7、石灰粉
8、聖粉(僧人用粉筆寫巴利經文的的粉筆灰)
9、白米(僧人吃剩下的米飯)
後來阿贊多製造崇迪的基本配方,類似於阿羅漢崇迪,崇迪佛牌起源的第一種說法,就是這種方型三線座式的崇迪牌造型,最初就是由善卡拉速所發明,然後配方由阿贊多繼承。
有關崇迪佛牌的起源的第二種說法:大約也是在236x時,泰皇要徵召阿贊多擔任僧官職務,阿贊多不願為官,所以從寺院中逃跑,外出遊歷,跑去阿猶他亞的wat kudeethong 找他小時候的老師 - 龍婆沈(Lp Krua Seng),二個人合作製做出崇迪than
sang佛牌,最早的崇迪就出現了,這是崇迪牌起源的第二種看法。
因此還有第三種說法:阿贊多2350年正式成為皇家僧團的一員,還是駐Wat Inn,他習慣從瓦因出發,沿著水路到處去雲遊,沿路的船民就是他最基本的施主,傳聞阿贊多當時在Wat Inn開始創作崇迪佛牌相贈。所以幾十年前,佛牌界有許多人,也是沿著水路,向這些船民的後代收購祖傳的崇迪,許多阿贊多的逸品,就是這樣子重現於世。阿贊多自己何時、何處開始做崇迪呢? 玩家們依現有的證據與傳說去推斷,大約也是在同樣的時間236x,在瓦因寺開始製做,然後沿著水路與陸路散布出去。
到底誰是真正的原創者?是集體創作嗎?還是根本是同一時間點,以阿贊多為主軸,同時串起了Wat Inn、wat mahathat、wat kudeethong?實在很難說。總之,在236x年開始,至少有三類崇迪牌開始出現於世:阿羅漢崇迪、kudeethong崇迪、以及阿贊多在wat intharawihan 所製作的崇迪,這些崇迪牌發送的對象都是供養僧人的市井小民、販夫走卒。
最晚在BE236x年,阿贊多30多歲時,開始在瓦因做崇迪送給供養他的群眾,BE2375年轉任瓦拉康住持後繼續製做,BE2407皇室開始派人幫助他製做牌模,BE2415年圓寂,然而現在列入佛牌比賽的,都是BE2407以後,不超過二十多個pim的項目,那麼從BE236x-2407年,也就是從他【30歲到70多歲的作品,去哪裏了呢?】根據記載推斷,這段時間所做的【崇迪至少也有幾十萬面啊!】
綜合一些歷史資料,大致把阿贊多做的崇迪,前後粗分為四期:
BE236x-238x
由寺僧自刻牌模,材質鬆軟易碎,容易自衰變為黃、褐、黑色
BE238x-2390
由寺僧自刻牌模,材質加入白灰粉,牌變得較堅硬而不易變色
BE2390-2407
阿贊多找到較專業的雕刻家,牌粉材質加入白水泥粉,材質變硬 .
BE2407-2415
四世皇派給阿贊多二位皇室工匠來幫他做牌模
其中主要的一位工匠 Luang Wicharn Jiarranai ,他的侄子寫了一本書,裏面記載著由叔叔那兒聽來的許多佚事,包括了BE2407年之前,阿贊多製做崇迪的概況,這本書是泰國「玩牌」家的聖經寶典之一,不過大老級的牌商不認可這本書的資料,甚至刻意排斥,【佛牌比賽只承認BE2407年以後的作品】。
為何他們這樣做?官方的理由是,BE2407以後的阿贊多崇迪,有較明確的史料記載,包括督造數量、材質、模板等等,較為容易辨認鑒定。非官方的理由,如果他媽的給你知道有這麼多的崇迪瓦拉康,這些老大級牌商還可以一粒佛牌賣你百萬咩?當然是削減到越少越好,然後盡量壟斷那些他們承認的年份和模板,才可以百萬千萬的賺呀!!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